黑龙江巴彦农垦大学 黑龙江巴彦镇

新华社哈尔滨10月28日电(徐凯鑫)伴着夕阳余晖,几台收割机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山后乡的玉米地里作业,印有“全程托管”的小红旗在收割机上随风舞动,格外醒目 。
啥叫全程托管?“说白了 , 我们就是‘种田保姆’,农民出地,我们出力 。”站在收割机上,巴彦县刘辉巨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辉说 。
回忆起5年前组建合作社时,刘辉告诉采访人员,农村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 , 老人不会用新农艺、大农机,守着土地累够呛,也挣不到啥钱 。为此,刘辉想成立一个合作社,推广土地全程托管,既能整合土地资源增产,又能让乡亲们省事、赚钱 。
但一开始 , 多数村民对这“梦”一般的托管模式难以置信 。“会不会带着钱跑路、收成不好怎么办……”农民心有疑虑 。
“合作社代耕土地粮食产量的确高 。”观察了两年多时间,山后乡刘窑屯农民柴树春才放心地把120亩耕地托管给合作社 。柴树春告诉采访人员,入社后,去年卖粮挣了8万多元 , 外出打工又挣了近2万元 , 他现在像老板一样,往地头一站,啥也不用干 , 那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。
刘辉说 , 合作社托管费320元/亩,同时玉米保产1500斤/亩 。种子、化肥和防虫剂等农资都以绿色、高效为主 。现合作社已有几十台免耕机、无人机、玉米收割机等大型农机,由合作社代耕土地玉米平均亩产提高150斤左右 。
巴彦县经管站站长李秀民介绍,耕地全程托管属于农业社会化服务 , 农民缴纳代耕费 , 后续土地耕、种、防、收都由合作社完成,不仅增产增收还解放了劳动力 。
尝到了甜头,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“种田保姆” 。巴彦县山后乡白凤屯农民宁微微除种地外 , 还养了200多头猪,明年她也准备把土地托管 。宁微微告诉采访人员,以前每逢春种秋收一家人忙得“脚打后脑勺” , 这回也能腾出手来,全身心投入养猪行业 。
合作社发展也并非一路顺畅 。去年春季旱情严重 , 出苗率大幅度降低,合作社果断采取二次补救,改种大豆和其他早熟品种,化险为夷 。“部分耕地减产我们出钱补上,无论如何不能失信于乡亲们!”刘辉说 。
巴彦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陈伟氡说,目前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补贴,县里也正加大宣传力度,引导农民接纳新型耕作模式 。
【黑龙江巴彦农垦大学 黑龙江巴彦镇】眼下,巨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近1400户社员 , 代耕土地7万多亩 。刘辉告诉采访人员,未来5年计划将托管土地规模增加至50万亩 , 带动更多乡亲们增收致富 。